首页 > 生活常识

图书馆学研究 图书馆学开设院校

图书馆学的学科起源

人们将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去*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由于图书馆学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图书馆学自立于近代科学之林以前,历史上已有关于文献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为图书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古代至中世纪无论中外,图书馆学的知识都是在文献整理,尤其是在文献编目的基础上首先积累起来的。

前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寺庙废墟附近所收藏的大批泥板文献是按主题排列的,亚述巴尼拔皇宫图书馆的泥板文献上也刻有主题的标记,其目录被刻在收藏室的门旁和墙壁上。这可视为是在一种明确思想指导下的文献编目的起源。

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第三任馆长卡利马科斯,编成了该馆的名为《皮纳克斯》的解题目录,这说明当时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著录方法。

公元529年,圣·本尼狄克特在罗马附近建立修道院并为其制定法规时,把读书当成使人信教修行的一种手段。同时代的卡西奥多鲁斯在自撰的《宗教文献和世俗文献指南》中编了一份解题书目,这份目录在后来若干世纪一直被作为修道院图书馆的藏书标准,他是第一个强调世俗文献对基督教的重要性的人。

中世纪后期,出现了一批私人藏书家撰写的著作。英国著名藏书家伯里1344年完稿的《爱书》,企图扭转当时僧院学术衰退的局面,从多方面提出建设图书馆的建议。15世纪意大利藏书家费德里戈对图书馆馆长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也发表了精辟的意见。

欧洲文艺复兴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抱着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崇敬的心情,广泛搜集图书和歌颂图书馆的价值。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之父”的波特拉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当西方历史从中世纪进入近代之际,图书馆学的理论与方法结束了零星的不系统的状况,为近代图书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是西方图书馆学孕育时期的重要阶段,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诺德、英国的杜里和德国的莱布尼茨等人。

诺德于1627年撰写的《关于图书馆建设的意见》一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理论意义的图书馆学著作,他的图书馆学思想的核心是:图书馆不应该专为特权阶级服务,必须向一切研究人员开放。他设想了一个完美的科学研究图书馆的雏形,其中的某些论点,至今尚富有启迪意义。

曾任英国皇家图书馆馆长的杜里,1650年撰著的《新式图书馆的管理者》一书,揭示了图书馆在读者与藏书之间所起的“中间人”的作用。

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是近代图书馆学的先驱,在他的大量建议中包含着许许多多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其精辟和深刻为后世所称赞。

*古代图书馆学概述*古代不仅创造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图书馆管理制度,也相应地出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图书馆学思想。

据考古发现,殷墟甲骨的入藏、排列都有一定的次序和方法。《周礼》一*载有周人分官守书的情况。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给《易经》一书和《尚书》、《诗经》中的各篇做了必要的说明,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大序和小序,它们为编目工作中提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校书编目工作,建立了*封建时代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基本模式。《七略》作为一部系统目录,开创了一个典籍以六经为首,诸子以儒家为尊的分类体系。自汉“六分”,晋“四部”,几经变化,到了唐代确定为“经史子集”四类,成为后世图书分类体系的主流。

从隋唐开始,关于藏书聚散的情况和原因已经引起关注。隋秘书监牛弘撰写《请开献书之路表》,此后,“开献书之路”成为*图书馆从民间征集图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该表还第一次总结了春秋以来图书馆史上的“五厄”及其发生的原因。

宋代是*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大批学者开展了这方面的学术活动。南宋的程俱、郑樵和金代的孔天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程俱在南宋首任秘书少监时,将北宋时期*图书馆的沿革、职能、人员,藏书的征集、整理、典藏和利用等基本工作,总结成《麟台故事》一书,进呈朝廷。这是现存最早的有关*图书馆事业的资料。

郑樵在其《通志》的《艺文略》、《校雠略》和《图谱略》等几部分中系统地提出了以藏书整理为核心、以流通利用为目的的思想。他还根据前人和自己的经验,提出搜集图书的八种方法。

金代的孔天监,在其《藏*》中记述了建立公共藏书楼的创举,反映了公开藏书的思想。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近二百年来,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西方)1808年,施雷廷格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藏书的整理,其内容是图书的配备和目录的*。当时,图书馆主要业务工作是整理图书,他的学术观点自然离不开对自身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

这种以图书馆技术*作、工作方法为研究核心的观点,后来有了新的发展,艾伯特、莫尔贝希、爱德华兹等对藏书建设、分类编目、典藏保护和读者服务等在理论与方法上都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经验总结,并用图书馆管理的概念加以涵盖。

以图书馆管理为研究对象的集大成者是杜威。他于1887年创办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管理学院,其教学体系的核心是探求图书馆管理的“实际的效用和经营”。他的这一观点受到普遍重视,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进入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巴特勒和后来的谢拉等人,认为图书馆的管理和技术方法问题,不应成为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图书馆学应研究其理论基础和科学原理以建立图书馆哲学,从而揭示图书馆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以巴特勒、谢拉为代表的观点,扩大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助于人们在更广大的实践范围内,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进一步去科学地总结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图书馆工作的规律。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在20世纪20~30年代*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探讨中,占主流的是有关图书馆管理的观点。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各构成要素的观点,在30年代逐渐得到了发展。刘国钧在其《图书馆学要旨》一书中提出图书、人员、设备和方法四要素应成为分别研究的各种专门学问。1957年,刘国钧又发表了题为《什么是图书馆学》的文章,进一步发展了“要素”说,认为图书馆事业有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设备、工作方法等五项要素,并认为图书馆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图书馆事业及其各个组成要素,分别对这五项要素进行研究,就构成了图书馆学的整体。

50年代,苏联图书馆学引入*,列宁关于图书馆是社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观点,图书馆应遵循一般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成为探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指导思想之一。从1957年开始,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探讨力求摆脱单纯考察技术方法问题的旧模式。

60年代初,*图书馆学界开始运用矛盾论的观点研究图书馆学对象问题并取得了进展。由于人们对图书馆矛盾认识的不同,结论也不一致,其中以研究“藏”与“用”的矛盾、“图书”与“读者”的矛盾较具影响。

80年代,人们又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科学的揭示,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情报交流”、“文献交流”和“知识交流”。这三种不同的提法虽各有特点,其实是互为表里,三位一体的。情报和知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借助于文献得以广泛传播;作为交流工具的文献,其内容蕴藏着情报和知识,图书馆利用文献为社会服务,实际上也就是进行着广泛的情报交流和知识交流。

上述各种论点出现在认识科学真理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从而也丰富了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

.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些在多学科研究中都通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拟法,以及逻辑思维中的分析、比较、分类、类比、综合、抽象、假设、归纳、演绎等等方法都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其中调查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读者研究、文献资源调查等很多方面。图书馆学研究中最常采用的是对图书馆实践经验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以及目录学方法。

图书馆学研究的专门方法有哪些

近二百年来,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西方)1808年,施雷廷格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藏书的整理,其内容是图书的配备和目录的*。当时,图书馆主要业务工作是整理图书,他的学术观点自然离不开对自身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

这种以图书馆技术*作、工作方法为研究核心的观点,后来有了新的发展,艾伯特、莫尔贝希、爱德华兹等对藏书建设、分类编目、典藏保护和读者服务等在理论与方法上都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经验总结,并用图书馆管理的概念加以涵盖。

以图书馆管理为研究对象的集大成者是杜威。他于1887年创办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管理学院,其教学体系的核心是探求图书馆管理的”实际的效用和经营”。他的这一观点受到普遍重视,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进入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巴特勒和后来的谢拉等人,认为图书馆的管理和技术方法问题,不应成为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图书馆学应研究其理论基础和科学原理以建立图书馆哲学,从而揭示图书馆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以巴特勒、谢拉为代表的观点,扩大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助于人们在更广大的实践范围内,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进一步去科学地总结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图书馆工作的规律。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在20世纪20~30年代*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探讨中,占主流的是有关图书馆管理的观点。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各构成要素的观点,在30年代逐渐得到了发展。刘国钧在其《图书馆学要旨》一书中提出图书、人员、设备和方法四要素应成为分别研究的各种专门学问。1957年,刘国钧又发表了题为《什么是图书馆学》的文章,进一步发展了”要素”说,认为图书馆事业有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设备、工作方法等五项要素,并认为图书馆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图书馆事业及其各个组成要素,分别对这五项要素进行研究,就构成了图书馆学的整体。

50年代,苏联图书馆学引入*,列宁关于图书馆是社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观点,图书馆应遵循一般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成为探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指导思想之一。从1957年开始,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探讨力求摆脱单纯考察技术方法问题的旧模式。

60年代初,*图书馆学界开始运用矛盾论的观点研究图书馆学对象问题并取得了进展。由于人们对图书馆矛盾认识的不同,结论也不一致,其中以研究”藏”与”用”的矛盾、”图书”与”读者”的矛盾较具影响。

80年代,人们又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科学的揭示,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情报交流”、”文献交流”和”知识交流”。这三种不同的提法虽各有特点,其实是互为表里,三位一体的。情报和知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借助于文献得以广泛传播;作为交流工具的文献,其内容蕴藏着情报和知识,图书馆利用文献为社会服务,实际上也就是进行着广泛的情报交流和知识交流。

上述各种论点出现在认识科学真理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从而也丰富了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

图书馆学研究方向

这个主要还是根据个人的喜欢。如喜欢研究历史当然选图书馆与图书馆学史,但从实用角度看,这个方向和图书馆学理论是最虚的,学完了只能做科研。有点实用知识的包括信息组织、.图书馆管理、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当然,读研究生还要看导师。

本文链接:http://www.donglihc.com/html/8796509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