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立冬(立冬日历)
2022立冬是什么时候
导语:2022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的。每年的冬至节这天,就开始进入数九,那么2022立冬是什么时候?2022年立冬节是哪一天?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立冬数九开始了吗。
2022立冬是什么时候2022年立冬节是哪一天
2022年立冬时间:2022年11月07日,12:58:37,星期一,农历十月十四。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天季节,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收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民间是“四时八节”之一,在古代我国一些地方会在立冬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
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秋季少雨干燥气候渐过去,开始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孟冬)时期气温虽逐渐下降,但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2022数九是从立冬开始还是从冬至开始
2022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的。每年的冬至节这天,就开始进入数九,之后,你只要熟悉了*传统的节气口诀,就知道寒暑时间表了。这就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归一九,犁牛遍地走。每年最冷的时候是三九天这个阶段。
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数九天结束之后,春季也快迎来了。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一般“三九”时最冷。
立冬的三候
古人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等分为三,每五日为一候,从而以三候来描述每个节气的气候变化特点。立冬的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冻: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
二候雉入大水为蜃:雉即野鸡一类的大鸟,蜃就是大蛤蜊,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蜊。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蜊了。
立冬习俗
冬季寒冷,也是人身体抵抗力较弱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补充营养。所以古人有“入冬日补冬”的习俗。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也有的地方在这天要专门炖猪蹄吃来进补,据说是可以防止冬季手脚冻伤。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
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立冬节气养生食谱推荐
麻油拌菠菜
材料:菠菜1斤,食盐、麻油适量。
做法: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羊肉炖萝卜
材料: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2022什么时候立冬
2022年立冬具体时间是11月7日(星期一),农历为十月初十。
入冬,是指进入冬季的意思。我国季节划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节气法”与“气温法”。传统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作为冬季起始。“节气法”划分的冬季,表示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入冬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起始。一年四季的变化是连绵不断的过程。其也是阴阳转换,此消彼长、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在这个渐变的过程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并称“四立”,都是季节的开启,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转折点。
“节气法”划分的冬季,是以立冬(斗指西北,太阳黄经225°)为始点,至一下立春前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与人为无涉。冬,即“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入冬
2022立冬是哪一天的什么时候
2022年立冬时间几点几分几秒
2022年立冬节气时间是公历2022年11月7日18点45分18秒,农历壬寅年十月十四号,星期一。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普遍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立冬三候
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初候,水始冰,表示水已经能够结成冰了。立冬后温度骤降,黄河、淮海一带的气温变低,水面上开始结冰。
二候,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立冬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地区开始变得寒冷,地面上出现冻土现象。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古人认为到了立冬节气后禽鸟会变成蛤蜊藏在海水里面避寒,其实这是浪漫主义说法,现实是到了立冬节气后禽鸟南迁或者藏在了温暖的地方避寒去了。
立冬气候特点
立冬节气,气温下降变化明显,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
立冬应该吃什么传统食物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吃团子
团子是长江流域的著名小吃,有白团子和青团子两种。团子是圆球状,寓意团团圆圆,它与北方的元宵像似,又比元宵的个头大,有苹果一般大小。一个饭量大的成年人,吃上三个就肚儿圆了。团子外面一层蹦脆蹦脆的,而里面的各种香料也会随着团子加热,香气扑鼻而来。
团子和包子结构一样,外层是糯米江,里层是各种不同的馅。团子的馅料丰富:肉、豆腐干、榨菜、大蒜、姜、香葱,藕、梅干菜、辣椒??把它们剁成细丁细粒,调味后放锅里炒熟,并放上盐等调味品,冷却后开始用沥干的糯米浆包团子。
吃羊肉火锅
民俗有云:北吃饺子南吃葱,铜锅羊肉好过冬。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中医讲究“热则寒之”的食疗方法。因此,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茭白、笋、菜心等;而红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姜母鸭
在*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立冬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于冬至这一天,*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吃饺子
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本文链接:http://www.donglihc.com/html/879656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