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安康学院学报,淮南师范学院学报万维

安康学院在哪里

一、安康学院在哪里安康学院地址在陕西省安康市育才路92号,该校是一所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的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校。

二、安康学院介绍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实施特色发展,坚定走地方化、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是陕西省首批省属公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教育部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建设高校。

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9485.01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2.0825万册、电子图书88.8527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8616.69万元。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近12000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茶叶、魔芋、生猪养殖、富硒食品为特色的秦巴现代农业学科方向,以师范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方向,以陕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人文社会学科方向,以陕南生态经济、生态旅游、汉江水资源为特色的秦巴资源保护利用学科方向。学校建有*级农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在线开放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771人,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93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2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学校现有陕西省优秀教师、三五人才、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4人,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20余名教师被聘为市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三区人才。

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14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截至目前,教师承担*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79项,科研经费4731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69部;发表学术论文5896篇;取得*专利133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8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2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省级优秀教材5部,建有*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8个。近三年,有*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0项。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级奖200个、省部级奖399个;学生发表论文82篇,发表作品78篇,获得专利2项。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及省级表彰。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备案众创空间”。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先后与省市*签订共建协议,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传媒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教学科研合作等,已有多名师生通过我校合作渠道出国、出境学习深造,每年聘请多名境外优秀教师来我校讲学并开展科研合作。目前有来自13个*的89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

******、新气象、新作为,学校将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办学层次”主要任务,秉持“艰苦创业、团结奉献;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安康学院精神,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省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安康学院教务管理系统数字校园入口地址

安康学院教务管理系统数字校园入口地址: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实施特色发展,坚定走地方化、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12月,成为陕西省首批省属公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9485.01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2.0825万册、电子图书88.8527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742.02万元。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252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茶叶、魔芋、生猪养殖、富硒食品为特色的秦巴现代农业学科方向,以师范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方向,以陕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人文社会学科方向,以陕南生态经济、生态旅游、汉江水资源为特色的秦巴资源保护利用学科方向。学校建有*级农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在线开放课程16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771人,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93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2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5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四个一批”、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

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6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截至目前,教师承担*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13项,科研经费4242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43部;发表学术论文5724篇;取得*专利112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3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2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建有*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7个。近三年,有*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3项。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级奖200个、省部级奖399个;学生发表论文82篇,发表作品78篇,获得专利2项。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及省级表彰。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备案众创空间”。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先后与省市*签订共建协议,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传媒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与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新西兰、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教学科研合作等,已有多名师生通过我校合作渠道出国、出境学习深造,每年聘请多名海外优秀教师来我校讲学并开展科研合作。目前有13个*35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

******、新气象、新作为,学校将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办学层次”主要任务,秉持“艰苦创业、团结奉献;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安康学院精神,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省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安康学院代码是多少

安康学院代码是11397。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安康学院简介

安康学院(Ankang University)是陕西省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

学院是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成员、汉江流域大学联盟成员之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与多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重新设立“陕西师范大学安康专修科”,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原安康教育学院、陕西省安康农业学校并入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截至2020年8月,学校江南、江北两个校区共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9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21.7万册;现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教职工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10800多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8月,学校有教职工800余人,专任教师487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00余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69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7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学校现有陕西省优秀教师、三五人才、先进工作者、“四个一批”人才、青年科技新星、高校“青年杰出人才”、师德先进个人17人,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20余名教师被聘为市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三区人才。省级教学团队5个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月,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8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1月,学校获批*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8门;省级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特色学科及专业

一级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理论、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

*级特色专业:园林。

陕西省特色专业:园林、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教育)。

陕西省重点专业:数学教育、语文教育。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农学、园林、财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旅游管理、美术学。

学校建有*级农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在线开放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对*流

截至2016年3月11日,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等*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教育,已有多名学生通过多种合作项目出国、出境学习。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8月,教师承担*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72项,科研经费数笔;出版著作、教材394部;发表学术论文6246篇;取得*专利152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0余项。

科研机构

根据2020年8月学校*信息显示,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3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14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8月,学校图书馆累计馆藏纸质文献121.7万册,电子图书100.4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订购有CNKI、复印报刊资料期刊全文、万方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和读秀学术搜索平台,试用电子资源15种,网上免费资源19种,电子资源存储量6.37TB。

学术期刊

《安康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安康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设有汉水文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教育教学研究等栏目。

校徽图案为安康学院首写字母“A”艺术演化的“展翅飞翔”,寓意安康学院承载着学院师生的希望,立足安康地方经济文化,与时俱进,谋求学院腾飞的发展机遇;整体图案又好似“书本”和“翻页课本”,体现安康学院传播知识的办学理念,象征着安康学院“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浓厚文化气息及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安康学院标准字体以“欧阳中石”手写体为准。

本文链接:http://www.donglihc.com/html/879653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