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途生活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核心期刊排名

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的人员*

部行政办公室主任:左晖

教学教研室主任:陈晓梅、陈志敏、任廷锋、余章彪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控中心

主任:刘炜(兼)

副主任:谭永昌、龙庆菊

场地器材管理中心

主任:王克新

副主任:吴卫、张松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心

主任:余兵(兼)

副主任:韩伟、冉孟刚

教学科研科

负责人:邱勇(兼)、吴绍奎、陈梅

体管中心

主任:汪克新

体育教育专业综合办公室

负责人:于贵和(兼)、罗丽萍

师资队伍师资概况体育教学部现有在职教师59名,教学辅助人员5名,其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2.37%;*级裁判员五名。这支忠诚于*的教育事业、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我校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我教学部一方面加大力度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以提高在职教师教学研究与学术水平;同时,充分利用贵州大学为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平台,进一步引进国内外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以形成一支高水平创新型的专业教师梯队。

教授讲师名单体育教学部教授名单姓名性别毕业院校从事专业唐吉柿男北京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刘炜男成都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陈腊安男北京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陈晓梅女西南师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陈志敏男西南师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宋冬梅女西南师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王朝琼女上海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吴炼男成都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龙庆菊女西南师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龙以慧男成都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罗云义男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齐心女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冉孟刚男上海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任三三男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任廷锋男成都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江涛女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李小兵男西南师院体育教育训练学梁桦男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龙光明男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程明霞女成都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冯毅男成都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杨保亚女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杨浩男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张李女西南师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邱勇男西南师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于贵和男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余兵男上海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汪克新男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裴岚女成都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胡晓梅女西安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讲师名单姓名性别毕业院校从事专业陈尉男体育教育训练学查明艺男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陈宏女上海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谭永昌男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唐兴国男北京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王贵军男北京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马武云男成都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史小红女北京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黄尚军男西南师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鞠军男北京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李涛女上海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丁景勋男北京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高军男北京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杨昌能男上海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杨秀芳女成都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张筑全男成都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朱应飞男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朱兆庭男上海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邹力佳男成都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左晖男贵阳师专体育教育训练学吴昊男成都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褚三章男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吴卫男成都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喻强男西南师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张多男西南师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张文波男西安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富燕女贵州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教授、副教授简介

唐吉柿,男,1955年生,**员,贵州遵义市人。参加全国健美*教练培训,主编《体育与健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参编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体育与健康》。发表论文7篇:

1、试论体育的审美本质与特征[J].贵州大学学报(增刊),1996年.

2、市场经济下的体育美学思考[J].人大复印资料,1997(8).

3、心理测试仪对学生焦虑心理测试探讨[J].第一届全国学校体育科报会论文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4、试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审美功能与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4(1).

5、试论体育情报的保密特点及防范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增刊),2003.

6、体育美学:一种生命现象的文化这些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2004(5).

7、自助式体*水平支撑成倒立练习器[J].*实用型专刊,2000(4).

王凇瑞,男,辽宁本溪人,**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北京鹰之歌文化传播*学术委员,*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刘炜,男,贵州贵阳人,**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部长,*大学生足球协会副秘书长,*体育科学协会委员,贵州省学生体育协会常务理事、常务副秘书长,贵州省体育场馆协会副*。今年来主编教材五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于贵和,男,土家族,河北顺平人,**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副部长,贵州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专家组成员。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三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邱勇,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副部长。主持参与科研课题六项。近几年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教材两部,参编教材两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余兵,男,壮族,1969年生,广西横县人。2002年参加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高校体育部主任培训班;2003年参加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外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发表论文4篇:

1、铅球教学体会[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2(增).

2、浅谈贵州大学运动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3(3).

3、贵州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若干问题的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报,2003(9).

4、高校100米运动员业余训练的探讨[J].毕节师专报,2003(9).

陈晓梅,女,四川大竹人,**员。*体育科学协会会员。参加*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骨干”培训。荣获2005年贵州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优秀裁判员称号;获*高校第八届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二等奖;西南区第九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优秀奖。发表论文5篇:

1、体育教学论与哲学和教育学[J].福建高校体育,1992(1).

2、发展髋踝关节力量与提高短跑速度[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4第3、4集.

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语言[J].*农业教育信息,1998教改专辑.

4、浅谈体育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J].贵州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

5、关于健康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0年(3).

宋冬梅,女,1963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 1991年6月至1992年8月,参加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1997年8月参加*健美*协会“全国健美*教练员、裁判员培训”;2007年10月参加“贵州省啦啦*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发表论文4篇:

1、关于体育消费文化的思考[J].体育科学理论与实践,1999(3).

2、试论体育对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重要性[J].贵州大学学报,2002(3).

3、浅谈健身*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持续性发展[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4、体育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途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2).

罗云义,女,彝族,1958年生,云南永仁县人,**员。发表论文3篇:

1、谈精讲多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

2、竞技体*之美学蕴涵论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4).

3、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J].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

梁桦,男,1967年生,重庆合川人。2002年至2004年在成都体育学院进修研究生课程;2001年参加*足球协会裁判初级培训。1993年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第二届大学生足球赛优秀裁判员;1994年*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四届体育科学论文会一等奖;1994年*高等农业院校第六届体育科技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04年*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七届体育科学论文会三等奖;2003年飞利浦*大学生足球联赛西区决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发表论文6篇:

1、浅谈头部在体*动作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1995(1).

2、艺术体*规则的演变与价值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

3、艺术体*的竞技化与艺术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

4、奥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J].贵州体育科技,2002(4).

5、影响高校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应用的因素及其对策[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3).

6、艺术体*技术动作的竞技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龙庆菊,女,苗族,1972年生,贵州省锦屏人。曾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三等奖,发表论文5篇:

1、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J].贵州体育科技,2003(1).

2、太极拳运动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论从,2004(2).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铜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4、软式排球在贵州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探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3).

5、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贵州大学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1).

张李,女,1961年生,贵州省赤水人,*级裁判员。参加北京奥组委、体育总局田管中心“2008奥运会裁判培训”,发表论文8篇:

1、应当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量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7).

2、关于改进中长跑教学法的一点探索[J].贵州体育科技,1998(9).

3、对田径裁判员强化管理的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10).

4、电子表格在体育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4(12).

5、“一人为本”背景下的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的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增刊),2005(1).

6、对高校体育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体育教学研究,2006(6).

7、教师观念的变革与学生体育安全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研究,2006(10).

8、奥林匹克文化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J].*教育教学研究,2007(4).

李小兵,男,1968年生,重庆合川人。发表论文7篇:

1、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索[J].贵州大学学报,2002(6).

2、高校体育考评初探[J].*学校教育与科研,2002(6).

3、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J].贵州体育科技,2002(6).

4、试论体育教育对贫困地区学生创新能量的培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8).

5、*的体育观及其对我国体育教育方针的指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10).

6、利用弹道反射原理帮助大学生理解跳高运动的初速度和腾起角[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6).

7、跆拳道比赛运动员临场心理失态及调节[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8).

任三三,男,1958年生,**员,贵州省贵阳市人。发表论文7篇:

1、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你加大健康投入[J].*高校教育与研究,1998(6).

2、健康、效益与体育产业[J].贵州体育科技,1998(6).

3、历史、人种、文化……观念与足球[J].贵州体育科技,1998(6).

4、互助力量在引体向上教学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报,1998(9).

5、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2).

6、互助力量练习法[J].现代教学研究,2004(9).

7、轮滑保护架[J].现代教学研究,2007(4).

冉孟刚,男,1965年生,贵州省望谟人,*级裁判员。1999年荣获*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九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二等奖;2000年,荣获*高等农业院校第九届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三等奖。发表论文5篇:

1、从终身体育思想试探21世纪体育教师的素质机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增).

2、对评价体育教学效果的理论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8(2).

3、对贵州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及训练与竞技水平的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1998(2).

4、浅谈体育运动与智力发展的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增).

5、高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增).

杨保亚,女,1955年生,贵州黔西人,**员。发表论文3篇:

1、贵州农学院体育专选课编班之我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增),1995(12).

2、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的培养[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6(6)。

3、贵州农学院94级新生身体素质浅析[J].贵州体育科技,1996(3).

陈腊安,男,土家族,1953年生,贵州省德江人,**员。发表论文4篇:

1、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初探[J].贵州体育科技,1996.

2、大学生运动员心理特点及其管理[J].贵州大学学报,1996.

3、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及培养[J].贵州大学学报,1997.

4、优秀运动表象的实质及其培养[J].山东体育科技,1997.

吴炼,男,1963年生,**员,贵州贵阳人。发表论文6篇:

1、浅谈意识在体育竞技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2003(2).

2、试论足球运动员战术艺术在竞赛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培养[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试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开设围棋项目的必要性[J].贵州体育科技2002(2).

4、略论足球技战术意识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3).

5、对改革现行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2(3).

6、论高校足球运动的地位、作用及价值取向[J].贵州大学学报,2002(增).

杨秀芳,女,土家族,1975年生,贵州德江人,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发表论文5篇:

1、对构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2(3).

2、试论贵州土家族傩堂武术的体育渊源及其开发保护[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

3、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隐性作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2).

4、普通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趋向[J].安顺学院学报,2007(6).

5、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民族心理的调适及其途径[J].贵州体育科技,2007(6).

杨昌能,男,侗族,贵州天柱人,**员。发表论文6篇:

1、贵州大学学生体育达标现状浅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10)。

2、浅谈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状况及发展对策[J].中外教育纵横,2005(4).

3、体育活动与亚健康[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9).

4、贵州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浅析[J].新教育论坛,2006(4).

5、浅谈高校体育在现代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7(6).

6、对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0).

汪克新,男,1963年生,江苏常州人。参加四川大学“现代体育理论专家”培训;北京大学“体育运动场馆的运营与管理”培训。发表论文3篇:

1、体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增),2002.

2、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量[J].贵州体育科技,2005(6).

3、试论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J].规则民族学院学报,2005(6).

任廷锋,男,土家族,1964年生,贵州德江人,民主促进会成员。《排球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主编,发表论文九篇:

1、试谈分类学在体育课中的运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0(4).

2、简介体育教学或运动、比赛前的一组拉伸体*[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2).

3、条件练习法在学校排球教学训练中的作用和运用[J].铜仁师专学报,2000(3).

4、我校排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1(3).

5、试论高校学生增强体质的准则和身体体质的测定方法[J].贵州体育科技,2002(3).

6、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贵州体育科技,2004(4).

7、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的救护教育[J].贵州体育科技,2006(3).

8、表象教学法在原地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

9、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越性和运动员的适用性[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6).

陈宏,女,贵州省大方县人,**员。2001-200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进修;2002年参加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舞蹈”培训。近几年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篇。

程明霞,女,1965年生,河南方城人。1997年参加大学生体育协会“全国高校田径教练员培训班”培训;2006及2008年分别参加省体育局“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培训班”、“‘科技西部行’全省教练员”培训。近来来,发表论文6篇:

1、对体育教学模式的讨论分析研究[J].*高校教育与科研,1997(4).

2、论篮球全面技术与特长技术的重要性[J].*高等教育研究,1997(7).

3、浅谈审美意识在观赏竞赛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1997(增).

4、谈体育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之结合[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8).

5、武术进入奥运的利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增).

6、情感教育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中的现实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2005(增).

龙光明,男,苗族,1955年1月生,**员。贵州省苗族协会副秘书长,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体育理事会理事。

1997年4月,参加贵州省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研讨会,6月参加西南区农业院校第四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及体育课程研讨会,1999年3月参加全国农业院校体育部主任工作研讨会,12月参加全国农业院校体育部主任训练班,2001年7月参加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现代体育教育理论讲习班学习,2003年11月,参加北京大学高层人文体育论坛。发表论文4篇:

1、普通高校业余跳远训练的尝试[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3、4集(合刊),1994(4).

2、跳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4集,1995(4).

3、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方法[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3集,1996(3).

4、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第十期,1996(10)。

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的所获成果

姓名成果名称类别出版单位、期刊名称(年、卷、期)署名合作者备注 1穆涛对男子后排进攻战术运用及地位的探讨论文《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4独著 2穆涛篮球教学中投篮技术动作的力学分析论文《*科教创新导刊》2008.6独著 3穆涛青少年篮球教学与训练的初步探讨论文《*科教创新导刊》2008.8独著 4谢东北低强度力学信号刺激与骨质疏松防治论文《*老年学杂志》2008. 8独著核心 5谢东北心理亚健康-概念的廓清和诊断标准的选择论文《现代预防医学》2008.1第一林玲核心 6谢东北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实用医*》2008.10第一钟富有 7谢东北运动抗骨质疏松及其生物信号转导途径论文《福建体育科技》2008.5独著 8谢东北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体育干预论文《社区医学杂志》2008.10独著 9谢东北新发现的中性粒细胞杀菌途径-NETS论文《*免疫学杂志》2008.7第一郝选明核心 10林玲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人才需求特征与培养目标的改革论文《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5第一肖桃芳 11赖月波多哈亚运会中、日竞技游泳成绩的对比解析论文《体育世界》2008.8第一校外 12赖月波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策略论文《考试周刊》2008.8第一校外 13黄佑琴论技击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渗透论文《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4第一刘庆华 14黄佑琴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基金的投资原则及特征分析论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5第二李平核心 15黄佑琴论大学生武德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论文《武术科学》2008.9独著 16黄佑琴论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体育教师信息能力培养论文《*西部科技》2008.10第一柯谷鑫 17赵金岭当前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探析论文《商场现代化》2008.4第一张淑香核心 18赵金岭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双语教学的理性审视论文《时代文学》2008.7第一张淑香核心 19吴玉华“花样跳皮筋”娱乐化教学模式及效果研究论文《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2第一校内 20许小珍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群体的消费现状研究论文《商场现代化》2008.6第一李金珠核心 21李金珠对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发展走势的透析论文《湖北体育科技》2008.1独著 22涂运玉赣南新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论文《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6独著无 23涂运玉健美*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论文《时代人物》2008.10第二校外 24傅小惠高师体育专业学生体*成绩的评价体系论文《体育学刊》2008.6第一王保平核心 25傅小惠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4*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2008.7第一王佳宾核心 26刘曦红刍议就业视野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科教文汇》2008.1独著 27刘曦红对赣南师院体育专业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科技信息》2008.5独著 28罗明辉基于和谐社会需求的赣南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研究论文《时代人物》2007.12第一涂运玉 29黎冬梅大型赛事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商场现代化》2008.11独著核心 30黎冬梅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析论文《*经济研究》2007.11独著核心 31黎冬梅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经济和体育文化的影响论文《*经济研究》2007.11独著核心 32黎冬梅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其应付对策论文《*经济研究》2007.11第一郑荫治核心 33黎冬梅论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8.12第一肖锋核心 34肖锋知识分子体育意识与行为“不和谐”的社会学分析论文《浙江体育科学》2008.4第二王雪峰 35张允蚌客家体育文化与赣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体育*教育学刊》2007.6第一校外 36张允蚌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论文《体育世界》2008.11第一校外 37张允蚌成功激励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尝试论文《成功》2008.10第二校外 38王保平新形势下的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论文《**教育》2008.11独著核心 39王保平从规则变化看竞技健美*的创编论文《体育科技》2008.2独著 40王保平运动预适应与心机细胞的保护论文《*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第二李宏伟核心 41王保平新课标下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考试周刊》2008.12独著 42李宁高校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课程的价值探讨论文《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6第一肖波核心 43陈祥塔体育赞助:伏击与反伏击论文《管理与财富》2008.11第一校外 44廖敏江西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的盲点与弱点探析论文《考试周刊》2008.1独著 45廖敏对健美*表现力的研究论文《中日科技博览》2008.12第一校内 46徐欣 2008年北京奥运经济的效应分析论文《企业经济》2008.4独著核心 47徐欣学校体育践行奥林匹克教育的理论依据论文《吉林教育》2008.7独著 48陈俊青影响新农村老年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论文《湘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独著 49胡美兰高校体育管理要适应教学改革论文《教育与职业》2008.1第一校外核心 50胡美兰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对策研究论文《商场现代化》2007.12独著核心 51黄超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教育与职业》2008.6第一胡美兰核心 52黄超展望我国2008年奥运会与体育产业的发展论文《商场现代化》2008.3独著核心 53黄超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的结症与出路论文《商场现代化》2008.6第一胡美兰核心 54樊明康试述中长跑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复论文《体育世界》2008.8第一 55樊明康北京奥运会对我国西部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论文《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4第一王翠梅 56兰师文“互助式”教学法在高师体育专业羽毛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科技信息》2008.32独著 57兰师文高师体育专业羽毛球普修课采用“互助式”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论文《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6第一韩露 58李鸿煊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研究综述论文《*市场》2008.10独著核心核心 59冯赣梅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分析论文《商业时代》2008.10独著核心 60汪玮琳职业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4独著核心 61汪玮琳奥林匹克思想对女性现代化进程在影响论文《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3第一朱荣 62汪玮琳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探讨论文《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4第一谭亚彬 63屈文倩舞龙舞狮在城市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推展策略研究论文《科学时代》2008.10独著 64屈文倩网球运动员手臂力量训练方法探讨论文《体育世界》2008.8独著 65屈文倩赣州农村中学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教育》2008.11独著核心 66谭亚彬赣州市幼儿体质监测结果与分析论文《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6第二徐雅娜 67刘霞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论文《体育世界》2008.11独著 68赵宝椿体育赞助中的埋伏营销现象及规避策略分析论文《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5第一李田 69赵宝椿亚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现状分析论文《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3第一李田 70赵宝椿儿童少年血压与身体发育指标的相关分析论文《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6第一李田 71王兴泽交变负荷对机体影响的机制研究论文《体育科学》2007.12独著核心 72王兴泽定向越野运动体能训练论文《科学时代》2007.7独著 73王兴泽健康体适能评价对健康参与者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论文《科学时代》2008.7独著 74王兴泽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形成之探析论文《科学时代》2008.12独著 75王兴泽健康体适能评价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形成的实验研究论文《科学时代》2008.20第一谭亚彬 76王丽良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10第一吴磊 77王丽良再认识“快乐体育”论文《科学时代》2008.10第一陈绍团 78黄永飞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第一校外核心 79黄何平跟骨骨密度及骨强度与运动的相关性论文《*工程与临床康复》2008.11第一核心 80黄何平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研究论文《体育世界》2008.8第一校内 81黄何平《运动创伤学》教材内容与体系建设研究论文《体育世界》2008.10第一校外 82朱同祥浅析我国高校校园篮球文化论文《健康大视野》2008.12独著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的投稿须知

1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要旨,符合*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选择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2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作者应写明姓名、工作单位、省市名、*和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前三名)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单位,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E-mail、电话等。

3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着重写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具有*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以200字为宜。提出关键词5~8个。并附英文的题名、姓名、工作单位、省市名、邮编、摘要和关键词。

4分类号为了便于检索和*索引,请按《*图书馆分类法》写出论文的分类号。

5引言应简单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为“0”,不编序号时“引言”二字可省略。

6正文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排程序;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等。层次标题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序号,如:“1”“2.1”“3.1.2”等。

6.1图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应有图序号和图题(图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的外侧。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图要有中英文对照的图题及图注,数据图需用excel格式。

6.2表应具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表内容应完整,包括表序号(表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题、表注、量或单位。采用三线表,表的内容数字须上下及左对齐。表要有中英文对照的表题及表注。

6.3计量单位表达量值时必须使用国际单位符号,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例外)。不得使用已废弃的单位及中文符号。单位符号与数字之间须空半个字符。常用的单位有:min(分钟)、h(小时)、s(秒)、d(天)、周、月、r/min(转每分)、mL(亳升)、m(米)、mol(摩尔)等,括号内为不规范表示法。

7量差、公差等表示数值范围号须采用浪纹号“~”,标注须遵守简明、不引起误解的原则,常用的如18%~25%、2万~5万、3~5 min、10.00 cm±0.25 cm、30 cm×30 cm×30 cm等。

8结论应是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提炼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www.donglihc.com/html/879652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