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公积属于什么科目,累计折旧属于什么科目
盈余公积属于什么科目会计分录怎么做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存留于企业内部并且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积累。一般我们将盈余公积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那么盈余公积属于什么科目?会计分录怎么做?
盈余公积是什么科目?
盈余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类的科目。盈余公积一般分为两种:
法定盈余公积:上市*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当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任意盈余公积:上市*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进行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主要区别在于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前者以*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为计提依据;后者以*自行决定为计提依据。
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可以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转增资本(或股本)等。
盈余公积会计分录
1、企业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2、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时:
借: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借:盈余公积
*:实收资本(股本)
多计提的法定盈余公积冲减分录
计提盈余公积的算法是什么?
法定盈余公积按当年净利润计提。注意不是按营业利润,也不是按利润总额计提。
净利润计算公式: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法定盈余公积计算公式:法定盈余公积=当年净利润*10%;
任意盈余公积提取多少,没有限制,由企业自行决定。
盈余公积属于什么科目*方向是什么
盈余公积属于是权益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方表示增加。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一是法定盈余公积;二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非*制企业也可按照超过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制企业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就在于其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前者以*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为依据提取;后者则由企业自行决定提取。由于法定公益金与一般盈余公积(含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有不同的用途,企业应当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二、本科目应当分别“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外商投资)还应分别“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应在本科目设置“利润归还投资”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盈余公积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记本科目(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企业(外商投资)按规定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记本科目(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二)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借记本科目,*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企业经股东大会决议,用盈余公积派送新股,按派送新股计算的金额,借记本科目,按股票面值和派送新股总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记“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在经营期间用利润归还投资,应按实际归还投资的金额,借记“实收资本——已归还投资”科目,*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利润分配——利润归还投资”科目,*记本科目(利润归还投资)。
四、本科目期末*方余额,反映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余额。
盈余公积是什么科目
盈余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类的科目,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定盈余公积;另一种是任意盈余公积。《*法》规定,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依照*章程的规定或股东会的决议提取和使用。
扩展资料:
盈余公积的*方向:
1.盈余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借方登记盈余公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以及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等原因而减少的盈余公积数额,*方登记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2.盈余公积*方向是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权益类科目。其中盈余公积的意思是积累一定的资金,这笔资金是从净利润中提取出来的。当然,提取这笔资金,需要依照规定的程序。
3.根据《*法》有关规定,*制企业应按照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非*制的企业也可以按照超过10%的比例提取。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属于什么科目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
一是法定盈余公积。上市*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二是任意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上市*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就在于其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前者以*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为依据提取,后者则由*自行决定提取。
由于盈余公积的来源是净利润中,而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属于企业所有者所有,成为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所以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扩展资料
由于法定公益金与一般盈余公积(含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有不同的用途,企业应当分别进行明细核算。企业提取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从理论上讲,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属于企业所有者所有,成为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从其中提取的法定公益金也属于企业所有者所有。由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的特殊性,我国法律规定企业必须从当年实现净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数额的利润作为法定公益金,用于企业职工集体福利方面开支的资金来源。
企业使用这部分公益金之后,则意味着未来可使用的公益金数额的减少。为了反映企业公益金的提取、使用和结余情况,企业应当在“盈余公积”账户下单设“法定公益金”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这部分公益金虽然是用于职工福利支出,但与用于职工个人的福利支出不同,其支出使用一般会形成一定的实物资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盈余公积
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属于什么科目
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属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所有者权益中的特殊项目。资本公积是指企业通过非常规的方式,向企业注入的资本,不属于股本和利润。
资本公积可以由企业通过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等方式来形成,也可以通过企业的内部转移或资产估值等方式进行形成。通常情况下,资本公积主要用作股本公积金和法定公积金的补充,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财务基础,增强了企业的资本实力。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在盈利后,由企业保留在企业内部的收益,不进行分配,以补充资本或预留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可以在盈余公积中积累一定的资金用于未来的短期和长期资本开支,以加速企业的成长。
盈余公积中的资金是企业自有的,并可以用于未来的发展和扩张。通常情况下,盈余公积可以通过部分转为股本、转为利润分配等方式进行使用。
这两个公积金的货币来源是企业内部的利润,它们都属于所有者权益,因此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不会计入企业的负债或无主业务成本中,而且也不能用于支付企业的负债。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通常用于弥补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同时可以增强企业的财务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1、实收资本:指股东按约定投入到企业的资金、实物。
2、资本公积:股东无偿给企业的投入,不需要偿还,由全体股东共有。
3、盈余公积:属于企业的税后利润的积累。
4、本年利润:企业经营成果,等于收入减成本、费用。
5、利润分配:用来核算分红、企业留存。
本文链接:http://www.donglihc.com/html/879649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