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女娲造化道 至高大道女娲小说
洪荒直到现代的历史
洪荒是一个神,仙,巫,妖,人,鬼并行的世界,或者还有修罗。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洪荒神话体系流传到现在,其本是由上古神话体系;道教佛教经典体系;民间神俗体系;神魔小说体系构成的。
其中上古神话体系浪漫而纷乱,只有散乱的一个个小故事;道教佛教经典体系太过复杂和专业;民间俗神体系太过凌乱;只有神魔小说体系最为完整,民间影响也最大。
不过这里我们不去探讨这个,我只想说些我知道的故事。
按洪荒的说法就是:大道三千可成圣,这里,我只讲自己的道。
盘古开天和鸿钧封圣
故事的开始
混沌初开,天不是天,地不是地,一片荒芜。
有盘古大神孕育其中,亿万年就这样慢慢的流淌过去,故事开始的时候也不知道是那一天了,只知道盘古突然醒来,拿起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开天斧劈开了着亿万年压抑着的天地。
浊气下降是为地,清气上升是为天,盘古屹立在这天地间每日将天托高一丈。
三万六千载在盘古的不眠不休中过去了,天地的雏形逐渐成型。
盘古累了,庞大的身躯在天地即成时倒下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头发成繁星点点,鲜血变成江河湖海,肌肉变成千里沃野,骨骼变成草木,筋脉变成道路;牙齿变成金石,精髓变成珍珠;气为风云,声为雷霆,汗成雨露,头与四肢化成了五岳独尊,脊梁却成了天地间的支点不周山脉……洪荒也就由此而来。
盘古身*,但精神不灭。
他在这洪荒留下了一道清气和十二道浊气。
一道清气演化成了: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原始天尊、上清通天道人,也就是我们经常看见的“一起化三清”。
十二道浊气就演化成了十二祖巫(1),我们在以下的段子里会详细的提到巫族。
洪荒既出,万物生灵便开始了在这片土地上的繁衍生息。
在这个生灵争相发展的年代里发生的最著名的*就是飞禽,走兽,鳞甲三族争雄。
代表*灵就是我们传说中的凤凰,龙,麒麟……这时候的圣人都还不知道在那里窝着发展呢。
但时代终究禽兽们的时代……终于有那样的不知年月的一天,鸿钧(2)得道了。
“我今已悟道,道号鸿钧,今在紫宵宫中开讲道法,尔等洪荒灵智,可自前来听我布道。”这应该就是他当时得道时那句*哄哄的话了。
要理解的是洪荒是个神仙妖怪的世界,“道”是那时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于是各种灵智已开的生灵脚不旋踵奔向了紫霄宫。
鸿钧开讲的时候座次是这样的:前三位是三清(3),就是我们已经提到的天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道人。
第四,五位是接引,准提(4)第六位是女娲。
第七位是空的。
而其他的生灵是没有座位的。
说道这里我们要*一个故事,名字叫做:红云让座。
红云是何许人也?据谣传说她是应该天边的第一道云彩。
鸿钧宣布开宫讲道的时候,鲲鹏(5)凭借着自己无与伦比的速度抢得了紫宵宫中第五个座位,坐在鲲鹏前面的正是离紫宵宫最近的红云。
鸿钧快要开讲时,西方接引、准提二人才赶到。
红云却是做了一回好好先生,将座位让给了接引,旁边的鲲鹏碍于面皮,也将座位让给了准提。
故事完毕,我来继续。
时间在洪荒好像是最不值钱的玩意了,几万年就在这样的讲道中过去了,终于有一天鸿钧的大道讲到了终点。
这时候的鸿钧一如他一出世是那样,还是那样的*。
他做了一件涉及到以后整个洪荒大陆的事情。
那就是:封圣。
传出了他最著名的七道鸿蒙紫气。
照我们后世的理解鸿蒙紫气应该是成圣的必备之物,即成圣之基。
那么这七道紫气给了谁呢?三清每人一道,接引,准提各一道,女娲一道。
也就是在座位前六的主。
由此可见:占座要靠前。
最后一道呢?给了红云,也就是因为这道别人求都求不得的鸿蒙紫气给红云带来了洪荒第一霉的称号。
这就是后话了……
封圣完毕后,鸿钧这个大boss便隐遁了。
洪荒成了圣人们的洪荒。
于是有了一句流传广远的话语:圣人之下,皆为蝼蚁。
——————————————————————————–
3回复:洪荒故事我知道的神话体系
巫妖大劫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先不说我们的圣人如何,洪荒发展到如今,渐渐的形成了两大种族,一是有盘古血脉的巫族,一个由东皇太一,妖皇帝俊领衔的妖族。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一时间巫妖争霸,纷纷战火。
在漫长的斗争中,渐逐形成了巫管地,妖管天的格局。
我们大大小小的故事就发生在巫妖争霸这个大格局下。
这时候的女娲已经完成了他的大功德:有一日她周游到不周山脚下的时候心血来潮,随手搞出她认为帅的惊天动地的一批泥偶。
于是人族便在她手下的泥巴和藤条中横空出世了。
人族出,天下动。
圣人们成圣的契机几乎都是依托人族而来。
一时间,蛰伏的圣人们都跳了出来。
天山老君立人教,元始天尊立阐教,通天立截教,接引、准提立西方教。
一时间圣人们都在人族身上完成了他们的成圣之路。
话扯远了,我们回到正题,好像*自古便有着外乱的同时保持内斗的习惯,话说巫族在和妖族打的不亦乐乎的这段时间里,敬爱的水神共工为了一女子便和同族打了起来,有人说他是和颛顼打的,有人说是和祝融打的,不过不论和谁打他都没有打赢。
(Ps红颜祸水?呵呵)共工是个赢的起输不起的孩子,“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气运于洪荒而言就是一个既定的规则!万事万物在它的束缚下运动。
不周山是什么?洪荒的天柱!它就是用来镇压洪荒气运的。
不周山的倒塌直接砸倒了巫族的气运,巫妖的平衡就要打破……不周山既折,从此地势西高东低。
天也就顺理成章的破了,一时间洪水肆虐,生灵遭难。
圣人女娲出来了,炼五彩,补天阙。
天补完后,遗留下了两颗著名的石头。
一个叫做:孙悟空,一个叫做:贾宝玉。
(呵呵)不过折腾为折腾,该来的总归还是要来的。
巫妖平衡理论上的被打破,巫妖现实矛盾日的益激化。
第二次天地大劫终将不可避免的爆发。
终于,一个导火索出现了,话说妖皇帝俊有十个儿子,就是十大金乌,金乌天生身具太阳金火外加妖族管天上事物,帝俊便让他们代替太阳每天出来一个在洪荒转悠。
天长日久的轮转,神仙也会发腻,何况是妖。
于是在那样一个万里无云的日子,它们就一起出去了。
洪荒大地烧了起来。
这时候夸父便看不过去了,拿起他的逐日仗要去教训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在它们开打之前我们先说下夸父的身世,夸父,后羿,刑天,是大巫级别的巫族,比祖巫是要小一辈的,这三个算得上是巫族的后起之秀。
夸父开始追这些个金乌。
“夸父逐日”的传说基本就是这样的了。
这里有一个真理是不容我们忽视的,那就是:人少是打不过人多的。
就算夸父喝光了黄河,淮河水他最终还是挂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大巫挂在了妖族手里,这是件不得了的大事。
后羿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的,挎起了他的后羿弓弯弓射日“后羿射日”十个金乌在这一轮的怒射中只留下了一个。
唯一剩下的就是后来的陆压(6)。
金乌被杀,帝俊、太一自然不能善罢甘休。
于是波澜壮阔的巫妖大战自此拉开了帷幕。
我们来用春秋笔法讲述这段不知道多少年的征战,期间后羿被帝俊用混沌钟挂了,伏羲被刑天挂了。
战争发展到了最后,祖巫们摆下了洪荒第一杀阵“十二都天煞神大阵”帝俊太一展开了“周天星斗大阵”。
日月惊,山河鸣。
祖巫消失在这一战,帝俊太一消失在这一战……
巫妖不可避免的没落了。
“人族当兴”再不是一句空话。
降三皇,出五帝。
人族蓬勃开来。
——————————————————————————–
4回复:洪荒故事我知道的神话体系
人族当兴和天庭初建
在我们讲述这段故事之前,我们来引入两件事情。
一个是六道轮回(7那六道),一个是气运。
万物生灵和天道一起支撑着洪荒的运转。
天长日久,一个缺陷慢慢的显现了出来:这些生灵*了应归向何方?亘古的生灵身*之后不得超脱,慢慢在洪荒的一处聚集……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洪荒最不仁的存在:幽冥海。
(幽冥老祖籍此而居收世间厉鬼创立修罗一族)这是巫之美女后土的道。
美女后土悟道来到幽冥海,一片血海在它脚下流淌,一众厉鬼在她头顶的天空盘绕。
后土怜悯心起的时候她的道也就在这里了。
在一片凌厉中后土化身六道轮回。
自此,盘古为万物创造一个世界,鸿钧万物制定一个规则,而后土给万物一个*后的传说。
洪荒,完整了……后土化身六道轮回为三大功德之一,直追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
然后说气运,气运之说是洪荒运转的根基。
简单点说就是凡事都应有个因果。
我们来举例说明,上文有阐述巫妖大战,巫族得盘古开天之功而掌握了天地大气运,是故便有了“巫管地”的局面。
当共工一怒而把不周山撞倒后,巫族气运大损。
虽有后土六道轮回大功德也不免巫妖大战后伤亡殆尽。
只剩下“大巫三千年一出”的一段留言……
回到我们的正题。
巫妖大战之后,洪荒再承受不住两大杀阵的业力,破碎成了三届。
天界,人间,地府。
新的故事就开始在这三届中展开了。
人间。
巫族的没落使得大地无主,人族当兴便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洪流。
三皇五帝的时代来临了,这里先说道下伏羲。
这里的伏羲是天皇伏羲。
而上文有提到妖族伏羲,这是怎样一回事呢?却说在巫妖大战中阵亡的伏羲原本是女娲的哥哥,一为太阳,一为太阴,伏羲战*原本是应该转入六道自然轮回的,太上老君却干预了此事。
伏羲阵亡但他的最后一缕元神确被老君用太极图收容,这一缕元神后转世成三皇之天皇伏羲。
伏羲演八卦教化万民,神农尝百草救民伤病,轩辕战蚩尤一领九州。
在这一片盎然中三皇证了自己的道也带来了人族的蓬勃发展。
天庭。
我们再把目光转到天庭,妖族没落使得天庭无主。
谁掌天庭?三届大总管鸿钧出面搞定。
其实也就是派出了身边的两位道童(玉帝天昊和西王母)去立天宫,掌管三届。
无奈三届的牛人太多了,玉帝是立了天宫,但统领三届确根本无从说起。
仅仅为了帮一个人间的皇帝轩辕打下蚩尤便不得不把自己的女儿九天玄女派下去(8玄女的传说)……玉帝无奈只能求助于鸿钧。
鸿钧为了他心中的秩序又一次做出一个开天辟地:封神。
玉帝之后的某一天,鸿钧将三清招致紫霄宫,传下封神榜打神鞭。
将封神压在三清头上。
封神说来好听,其实说白了就是找出一群人来给玉帝办事用,这样自然没有仙会愿意去的,自由是个好东西啊!但神总是要封的,争论不休的圣人们最后决定用一场战争来决定谁占封神榜。
三届洪荒最精彩的篇章即将上演……在开始封神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时候的三届牛人分布图。
三届间这个时候有太上老君立下的人教,元始天尊立下的阐教,通天教主立下的截教,接引准提立下的西方教。
人教只有一个亲传弟子号玄都大法师,西方教地处偏远气运不足还没有大的发展。
于这两教的颓势截教阐教则完全不同。
截教本着有教无类,破而后立的思想广收门徒,一时间号称“万仙来朝”;阐教此时的“十二金仙”更是可以横行千里的主。
于是这场封神不可避免便成为阐截二教的舞台。
阐截二教也便成了天地第三次量劫的主角。
——————————————————————————–
5回复:洪荒故事我知道的神话体系
封神之役和地狱争霸
封神的缘故,天界和人间在三皇五帝后再一次的交汇了。
这个时间点便落在了商周时期。
缘起,在一次祭祀时纣王对美丽的女娲作出了无礼行动(作了首邪恶的诗)。
纣王的渎神行为使女娲异常愤怒(出离了愤怒?),于是命令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去破坏商朝的气运。
*天下神仙道通之争便由此展开……
自此封神壮丽的开始了它华丽的篇章,阐教选择了周朝,而截教站在了与之对立的商朝。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站队很重要)商纣无道,周起兵伐之,成就八百年周氏山河。
这是整个故事的脉络。
然而,这是一场注定了没有胜利者的战役。
但,这和他的恢宏无关。
封神用它无以伦比磅礴整合了这洪荒三界,留下神的传说……
我们是在讲着一段神话,所以我们从上边的神仙开始说起。
却因人教不是应劫主角,太上老君便把封神最重要的道具封神榜和打神鞭交给了师弟元始天尊。
于是乎在千年狐狸精妲己这一代红颜降生的时候姜子牙也带着杏黄旗打神鞭和封神榜下山了。
愿者上钩的典故成就了姜子牙的千古美谈也让他顺利的开始了他的使命。
姜子牙进入周的政治核心代表着阐教势力开始在周的这一亩三分地上开始经营,封神的主角们便开始陆陆续续的下山。
从道理上来说,封神榜上榜的都应该是这些陆续下山修行不足的三代弟子(9谁是谁的徒弟)的。
但元始天尊的私心和截教二代弟子过早的参与使得封神的进程开始变的混乱。
大名鼎鼎的二郎神,哪吒三太子,雷震子;最美丽的云霄,财气熏天的赵公明都在这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撤回主题,在十二金仙把自己的徒弟们都配给周公的时候,周朝对商的进攻也就正式拉开了帷幕,也就是说阐教在布局完毕后开始了对截教的正面宣战。
但是出乎阐教预料的是他们的推进似乎并不是像想象的那样顺利,当一个只会落马的张桂芳挡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姜子牙便开始频繁的出入昆仑山。
终于东海白鹿岛十天君摆下十绝阵的时候,身为阐教主力的十二金仙便亲自下山助阵。
一个个精彩篇章铺陈开来……阐截之争逐渐进入了白热化。
阐教不亦乐呼的破阵时候,截教主力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峨眉山罗浮洞赵公明来到闻太师面前开始自己的演绎,三宵在赵公明的怂恿下也摆下了九曲黄河阵。
一时间阐教危机重重,这个时候,我们便有幸的看见各路大神的出马,陆压来了,原始来了,截教的二代弟子们不可避免的沦落了。
洪荒各路不甘寂寞的势力也慢慢的加入了这场天地大劫,凤凰之子孔宣阻西周兵于金鸡岭,西方接引也不甘寂寞本着为西方教发扬光大的宗旨,助阐教收孔宣。
阐教得西方教助力势如破竹,通天怒了,摆下诛仙阵和万仙阵。
这时,封神终于演化成了一个天地大劫。
截教的一教一圣之力没有抗住阐教,人教,西方教三教四圣之力。
截教失败了,八部三百六十五神位落在了它的身上。
封神之战完毕了,我们来盘点一下战果。
截教自然是最大的输家,封神战*的都成了天庭的兵,再不是来去无形的自由人了。
阐教胜了吗?没有!十二金仙在碧游道三宵的九曲黄河阵中被削去顶上三花,胸中五气再不是*的十二金仙了!那么最后的赢家是谁呢?一数天庭,二算西方教。
天庭是鸿钧定下的总领三届之地,封神本是为天庭而生,天庭自然道道了最大的好处。
天庭在众神归位后得以成形(10天庭部门人物)。
那么西方教呢?接引准提在帮助阐教破通天万仙大阵后带走三千截教弟子,这便是以后佛教的基础力量三千佛陀。
为之后的西佛东渐打下了的基础。
封神是一个脱离了剧本的电影,超出了既定的轮廓。
圣人们亲身上阵使得鸿钧作出:“非天地大劫圣人不出”的决定。
在鸿钧隐退后,圣人们也从幕前退到了幕后。
世界出现了一个少有的安静时期。
各方在整理自己的战果的同时也在静静的*舐战争带来的伤口。
再来看下现在的实力分布图。
这时,天庭由玉帝掌管,阐教作为胜利方向天庭强力派出了自己的代表诸如二郎神三太子之流。
也正是基于此,他们基本流于天庭管辖之外。
人教太上老君不出,便在天庭留下了他的一个分身太清道人在那里炼丹。
人间基本成为了道的天下人教阐教二而一的道。
最后留给人们想象空间的只有地府。
这个还没有强势实力进入的地方。
新一轮的争夺也可以说是分割便这样在地府展开了。
地府。
有谣传说洪荒破碎成三界之后,只有两处是三届相勾连的地方,一个是南天门,一个便是幽冥海。
这幽冥海在后土化身六道轮回后便和地府一起称为幽冥地狱。
幽冥海由冥河老祖掌握着,而后土的六道使得巫族的势力有机会进入地狱。
据说在巫妖大战结束后巫族的残余势力便是进入了地狱。
比如开始的阎王便是蚩尤所化。
但是巫族毕竟在不是天地的主角,就如同妖族在在人间界少量残余一样巫注定是要被新入住地府的势力所取代的。
封神之役结束后能有资格参与地府分割的只剩下西方教和阐教。
于是我们看见了地藏王菩萨在幽冥海和地府交界处阴山大发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阐教十二金仙之广成子下地府身化十殿阎罗。
这些事情只是封神之后的一个小插曲,但我们可以想象的到期间必定是有一段故事发生的,而最后的结果是双方的妥协,道教一方承认了地藏的入住。
而西方教也没有撼动道教在三界的统领地位。
没有多少的轰轰烈烈。
地府在一阵作秀式的争夺中结束了!
混沌初开,生灵万物俱无,天地连成一片。
后盘古大神出世,将天地劈开。
天地初开后,并不稳,盘古大神便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每日长高一丈,使天地距离渐远,经多年,天地定型。
后盘古大神身殒,化洪荒:左眼为太阳(日),右眼为太阴(一说为月,但日月大小不一,似乎不像),头与四肢化成了五岳,而脊梁却成了天地间的支点不周山脉……(地球只是日月星辰中的其中一颗)
盘古大神倒下后,从身上逸出三道清气和十二道浊气。
三道清气化为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通天教主)。
十二道浊气化为了十二祖巫,分别为:蓐收:金之祖巫。
句芒:木之祖巫。
共工:水之祖巫。
祝融:火之祖巫。
天昊:风之祖巫。
玄冥:雨之祖巫。
强良:雷之祖巫。
翕兹:电之祖巫。
帝江:空间速度之祖巫。
烛九阴:时间之祖巫。
奢比尸:天气之祖巫。
后土:土之祖巫。
开天后产生了一些灵宝,如造化玉牒(后为洪钧老祖所得,并籍此悟道),五行旗(中央戊己杏黄旗、东方青莲宝色旗、南方离地焰光旗、西方素色云界旗、北方玄元控水旗)、天书(封神榜)、地书(后为镇元子所得)、冥书(生*薄),等等。
巫族为盘古一脉,天生能掌控各洪荒元素,巫族之人期盼能如盘古父神一般以力成圣,故只炼肉身,不修元神。
巫族以十二祖巫为首,十二祖巫,肉身强悍,合炼一阵名为十二天都煞神大阵,乃是洪荒第一凶阵,无人敢挡其锋!
盘古左目所化太阳星中,帝俊裹先天灵宝河图洛书出世,太一执先天至宝混沌钟而生,帝俊与太一曾于紫宵宫中听洪钧老祖讲道,修炼得一身超凡入圣的本领。
帝俊与太一于三十三天外建立妖皇宫,帝俊自号妖皇、太一自号东皇,拜同在紫宵宫中听道的妖族大神鲲鹏为妖师,统领天下妖族,一时风头无两。
帝俊娶羲和,生十子(后羿射日中的十日)。
巫妖两族是天生冤家,互斗几百万年,*伤无数,最后由三清与众人一起调停,形成妖管天,巫管地局面,两者才稍稍平和!
洪钧老祖先成圣,于紫宵宫开讲。
三清,女娲,准提,接引以及帝骏,太一,鲲鹏,冥河,红云,镇元子,后土都去听讲。
其时,帝骏与太一是妖族大帝,妖师鲲鹏等人于盘古脊梁所化的不周山上建立“太阳宫”成立第一代天庭。
巫族有十二个肉身无比坚实的祖巫,巫人遍布洪荒大地。
两族相争,大小战役无数。
洪钧老祖讲道三次。
然后分封圣位,三清为盘古正宗,有开天功德在身,得三圣位。
女娲日后有大功德要做,得一圣位。
老祖将四人收位弟子。
准提,接引日后立教,得二圣位,收为记名弟子。
众在“分宝崖”上分宝,老子得“玄黄玲珑宝塔”,原始天尊得“盘古幡”,通天教主得“诛仙四剑及剑阵”,女娲得“山河社稷图”。
洪钧老祖合道,成为天道圣人。
巫妖因为大巫夸父追日,累*,其好友大巫后羿射日。
(射*九个,唯余第十个,即为封神榜中陆压。
另一说这是千年大战的导火索)二族大战,但高端战斗力损失不大。
洪钧老祖现身,阻止大战,定下千年之约,之后妖族管天,巫族管地。
千年之内无大战,双方积极备战。
冥河老祖创立“阿修罗”一族,传下魔修道统。
后土见巫妖大战*后冤魂飘荡在天地间,最后只得消散,于是身化六道,成就无上功德,后土陨落。
(俗语云“尘归尘,土归土,灵魂归后土”)
女娲造人,功德成圣。
(一说此时未成圣,在收取了补天的功德后才成圣)。
老子立人教,原始天尊立阐教,通天教主立截教。
三清成圣。
接引,准提见东方已有四圣,而自己成圣渺茫,于是发大宏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立西方教,成圣。
千年大战,巫妖劫起。
帝骏,太一陨落。
祖巫纷纷陨落,共工怒极,头触不周山。
天柱塌,四极废,巫妖*伤大半,洪荒破碎。
女娲补天。
(有说原始天尊取半截不周山,制成“翻天印”)。
其后,妖族衰败,一部分拜入通天教主门下。
巫族也衰败,但是有一部分血脉已与人族混合。
陆压去了西方教成了大日如来(一说西游记中的乌巢禅师也是他的化身)。
洪钧老祖出,重定天庭,门下童子做了昊天大帝及王母娘娘。
传下“昊天镜”给昊天。
第二代天庭成立。
三清分家,原始天尊依然留在昆仑,通天教主到东海金鳌岛,一时间“万仙来朝”气势无双。
伏羲转生人王,人族兴盛。
经神农,至黄帝时大败蚩尤(一说为本是巫族大巫,一说为巫族血脉觉醒),人族成为洪荒主角。
三皇飞升至火云洞,镇压人族气运。
后五帝诞生,人族更是发展。
第二代天庭成立之初,兵将稀少,急需人马。
洪钧老祖召集六圣,准备封神(一说为阐教十二金仙不敬昊天,被昊天告诉洪钧老祖,身犯杀劫)。
被封神者,需受约束,且无肉身,难以修炼。
故众人皆不想上榜。
最后凭实力说话,谁*谁上榜。
封神之战发生。
截教最终失败,弟子大多身陨后上封神榜。
或是成为坐骑,或是进入西方教。
孔宣进入西方教,成为佛母。
s三千红尘客成三千佛陀。
帝骏第十子,陆压进入西方教,成为大日如来。
燃灯成为燃灯上古佛。
十二金仙中在大战中被削去顶上三花,需重新修炼。
其中的慈航,文殊,普贤进入西方教,分别成为观音,文殊,普贤菩萨。
封神大战使洪荒再次破碎,洪钧老祖令“圣人不出”,并将人类从洪荒大陆移至地球。
并设立结界,不得随意上下,神人杂居时代结束。
全手打,望采纳
洪荒详细历史
混沌初开,生灵万物俱无,天地连成一片,只在其间孕育着一株混沌青莲,那青莲有叶五片,开花二十四瓣,结成一颗莲子。待得亿万年期满,莲子裂开,盘古大神手执开天斧出世,盘古大神因不满混沌中那无穷无尽的压抑,遂用那开天斧将天地劈开。
天地初开后,天地不稳,盘古大神便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每日长高一丈,使天每日也增高一丈,地每日也增厚一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地定型。后盘古大神有感于天地间万物皆无,便身化洪荒: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头发成繁星点点;鲜血变成江河湖海,肌肉变成千里沃野;骨骼变成草木,筋脉变成道路;牙齿变成金石,精髓变成珍珠;气为风云,声为雷霆,汗成雨露;盘古大神倒下时,头与四肢化成了五岳,而脊梁却成了天地间的支点不周山脉……肚济却化成了一片血海,那血海方圆几万里,里面血浪滚滚,鱼虾不兴、鸟虫不至,天地戾气全都聚在了此处,洪荒众人将此处唤做幽冥血海。
在盘古大神倒下的瞬间,从身上逸出三道清气和十二道浊气。三道清气上升化为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原始天尊、上清通天道人。十二道浊气下降化为了十二祖巫,分别为:蓐收:金之祖巫。句芒:木之祖巫。共工:水之祖巫。祝融:火之祖巫。天昊:风之祖巫。玄冥:雨之祖巫。强良:雷之祖巫。翕兹:电之祖巫。帝江:空间速度之祖巫。烛九阴:时间之祖巫。奢比尸:天气之祖巫。后土:土之祖巫。
开天斧因承受不住开天的阻力,斧头化成了太极图、盘古幡,斧刃化成了诛仙四剑,斧柄化成了混沌钟,合称四大先天至宝!而混沌青莲亦因天地开裂而毁损,二十四瓣莲花化成二十四片造化玉牒,上面记载着大道三千,后为鸿钧所得,并籍此悟道。混沌青莲的五片叶子化成了十大先天灵宝为五行旗(中央戊己杏黄旗、东方青莲宝色旗、南方离地焰光旗、西方素色云界旗、北方玄元控水旗)、乾坤鼎、十二品莲台、山河社稷图、河图洛书、七宝妙树、天书(封神榜)、地书、冥书(生*薄)、红绣球;只有那莲茎不知所终。
巫族为盘古一脉,天生能掌控各洪荒元素,巫族之人期盼能如盘古父神一般以力成圣,故只炼肉身,不修元神。巫族以十二祖巫为首,十二祖巫,乃盘古精血惹天地戾气而化,为肉身最强存在,每人皆有准圣境界,合炼一阵名为十二天都煞神大阵,乃是洪荒第一凶阵,无人敢挡其锋!
盘古左目所化太阳星中,帝俊裹先天灵宝河图洛书出世,太一执先天至宝混沌钟而生,帝俊与太一曾于紫宵宫中听鸿钧讲道,修炼得一身超凡入圣的本领。帝俊与太一于三十三天外建立妖皇宫,帝俊自号妖皇、太一自号东皇,拜同在紫宵宫中听道的妖族大神鲲鹏为妖师,统领天下妖族,一时风头无两。巫妖两族是天生冤家,互斗几百万年,*伤无数,最后由三清与众人一起调停,形成妖管天,巫管地局面,两者才稍稍平和!
但好景不长,妖族和巫族为了争夺天地的统治权利,展开生*决战,双方都用上了威力最强大的招式,把整个洪荒分为9块。最后巫妖两组的绝招毁灭了5块大陆,最后剩下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其余的5块大陆分散,统称为海外十三岛。巫族最后只剩下大巫蚩尤,后土化身六道轮回。妖族则只剩下陆压(第十个太阳),有书说陆压后来去了西方教成了大日如来。据网络主流意见,陆压后投佛教成为大日如来与乌巢禅师(同一个人的不同化身),其中乌巢禅师在西游记里曾露过面。
以上是3楼的答案,我这里转一下。
洪荒自盘古后出三清与十二巫祖,可以说他们的出现比鸿钧还早。但达者为先,鸿钧先成圣,于紫宵宫开讲。三清,女娲,准提,接引以及帝骏,太一,鲲鹏,冥河,红云,镇元子,后土都去听讲。
其时,帝骏与太一是妖族大帝,妖师鲲鹏等人于盘古脊梁所化的不周山上建立“太阳宫”成立第一代天庭,有妖族大圣无数,靠妖师鲲鹏观天地星辰变化而创立的“周天星斗”大阵,有帝骏的“河书洛图”做阵眼。一时间风光无两。巫族有十二个堪比准圣修为,肉身无比坚实的祖巫,巫人数过千万,遍布洪荒大地。两族相争,大小战役无数。
鸿钧讲道三次,合一万六千年。然后分封七圣位,三清为盘古正宗,有开天功德在身,得三圣位。女娲日后有大功德要做,得一圣位。四人收位弟子。准提,接引日后立教,得二圣位,收为记名弟子。最后的圣位给了红云,却没说理由。七人各得鸿蒙紫气一道,也就是大道之机。鸿钧留下七人在“分宝崖”上分宝,老子得“玄黄玲珑宝塔”,原始得“盘古幡”,通天得“诛仙四剑及剑阵”,女娲得“乾坤鼎和山河社稷图”,准提,接引,红云未得宝。鸿钧合道。
巫妖因为夸父追日,累*大巫夸父,其好友大巫后羿射日。(另一说这是千年大战的导火索)二族大战,“周天星斗阵”对战“十二都天神煞阵”各有*伤,但高端战斗力损失不大。鸿钧现身,阻止大战,定下千年之约,之后妖族管天,巫族管地。千年之内无大战,双方积极备战。
后土见巫妖大战*后冤魂飘荡在天地间,孤苦无依,最后只得消散,于是身化六道,成就无上功德,后土陨落,功德降至巫族身上,巫族大兴。
女娲以“九天息壤”和天河水在乾坤鼎中祭练,而后造人,成就大功德,成圣。(一说此时未成圣,在收取了补天的功德后才成圣)女娲造人,分了妖族气运,然而因为妖族有了圣人,也十分兴盛。
妖师鲲鹏受女娲成圣的刺激,追杀从地仙之祖镇元子的五庄观出来的红云。他和冥河埋伏红云,红云身陨,鲲鹏受伤,冥河逃跑,鸿蒙紫气不知所终。
老子立人教,原始立阐教,通天立截教。三清成圣。于西昆仑开宫讲课,收徒。
接引,准提见东方已有四圣,而自己成圣渺茫,于是发大宏愿,立西方教。
千年大战,巫妖劫起。帝骏,太一陨落。河书洛图为原始所得,东皇钟失踪。祖巫纷纷陨落,共工怒极,头触不周山。天柱塌,四极废,巫妖*伤大半,洪荒破碎。女娲补天,六圣聚合洪荒碎片形成四大部洲。原始取半截不周山,制成“翻天印”。
其后,妖族多成为仙人座骑,大部分前往苦寒的北俱芦洲,一部分拜入通天门下。是以东胜神州妖族力量弱小,几乎没有妖王以上的存在。巫族几乎*绝,但是血脉已与人族混合,得以传承。
鸿钧出,重定天庭,门下童子做了昊天大帝及王母娘娘。传下“昊天镜”给昊天。第二代天庭成立。
原始不满通天收妖怪门人,以至争斗,三清分家,原始依然留在昆仑,通天到东海金鳌岛,一时间“万仙来朝”气势无双。
伏羲转生人皇。三皇五帝诞生,人族兴盛,成为洪荒主角。
阐教十二金仙不敬昊天,被昊天告诉鸿钧,身犯杀劫。鸿钧召集六圣,说出封神之事,此事与西方教无关,女娲不立教无门人,与其无关。老子只有玄都大法师一徒。于是封神名额就是原始与通天门下。三清商议,不签榜,到时谁*谁上榜。鸿钧赐下红丸给三清,令其不得争斗。
冥河老祖创立“阿修罗”一族,传下魔修道统。
姜子牙,申公豹拜入原始门下。封神之战发生。封神之战因为截教无镇压气运的宝物,最终失败,弟子大多为阐教挡了杀劫,身陨后上封神榜。或是成为坐骑,或是进入西方教。号称圣人之下第一人的孔宣进入西方教,成为佛母。帝骏第十子,陆压进入西方教,成为大日如来。燃灯成为燃灯上古佛。慈航,文殊,普贤,多宝进入西方教,分别成为观音,文殊,普贤菩萨和千手如来。西方教确立了横三世佛和竖三世佛,佛教成立,佛教大兴。三清确立“六御大帝”分薄昊天的权利,天庭格局确立。截教道统几乎断绝。
封神大战使洪荒再次破碎,六圣借封神之机将万类分化,凡有根骨,资质,法力,神通的生灵,草木划入地仙界。并设立了逆向结界,与人间界分开,许上,不许下。并配合六道,天道归属三十三天及地仙界;人道,畜牲道,归属人间界;阿修罗道,饿鬼道,地域道归属冥界,由阎罗管理。
洪荒世界道15章瓜分五帝
自轩辕成圣以后,五帝继位之前,天道五圣纷纷聚于昆仑山玉虚宫之内,商议帝师之事。
对于此前的人族三皇,由于分别为三位道祖收录,是以即便圣人之尊,也几乎无有涉足的余地,然而此后的五帝则不同,在道祖并不插手的情况下,只能以圣人之命是从。
老子作为天道六圣之首,因此理应由其定下基调:“人族三皇以后,又有五帝出世,然其不能生而知之,是以尚须他人教导,吾等大教,理应负起此责。”
闻及老子之言,其余四圣纷纷应曰:“大善!”
老子此前的一番话,却是将五帝之师,定于东方三教与西方教之内,如此他人莫能插手其中,至于女娲圣人,虽贵为人族圣母,然其部众全为妖族,因之上一量劫妖族灭人一事,却是不好理会五帝之事。
此后元始稍一沉思,便言道:“帝皇之数有五,大教仅得四个,是以必然多出一位,计将安出?”
东方道、阐、截三教,再加上西方一教,相当于四人分五帝,总会有人多分一些,几位天道圣人,均欲作那最为受益者,因此元始方有此议。
“西方一教拥有两圣,理应占有两位帝师之名。”元始话音刚落,准提便迫不及待提议道,其话中之意,乍一听闻,也未尝没有道理。
然而不待老子与元始多言,通天便反驳道:“帝师之位。理应由大教定下,与圣人之数何干?如若以准提道友之言,女娲与后土两位道友,是否也应参与其中?”
女娲倒还罢了,已然成圣的后土,却是完全有资格瓜分五帝之师,须知尽管有着之前人族统一之战,人巫两族之间的关系,仍旧十分密切,并不曾太过疏远。因此一旦后土有意。其余圣人根本无有反驳的理由。
准提闻言,方才意识到自身失策,原本巫族就与人族亲善,如若后土再收一位帝君。恐怕他圣再也难以阻止人巫之事。为了去除眼前的大敌巫族。准提自须与他圣同心,是以不再以圣人之数言之。
当此之时,老子再次言曰:“吾道教仅有玄都一徒。只得一位帝君便可,至于其余四帝,贫道与道教不会过问,任由各位道友定夺。”
这却是令其余四圣一时间大喜,原本老子拥有大师兄之名,或可多占一帝,却不料其竟首先退出,端是令人有些意外。
然而略一细想,也能明白老子的心思,五帝之师,圣人势不能屈身为之,只得将之传予徒弟,然而道教仅有玄都一人,怎可为两位帝君之师?
即便人族五帝再怎么不如三皇,也不可同拜一师,否则便将徒失面皮,反倒得不偿失。
对于老子之议,通天等人或将以为其心中无为,深知其性的元始,却不会如此轻易言判,要知老子看似无为,其实无所不为,其算计之深,多数都不为他人察觉。
待元始仔细思量方才发现,老子首先退出,有着挑起他人相争之嫌,至于争斗的双方,或许是阐、截两教,或许是阐教与西方教,亦或是截教与西方教。
不过无论如何,只须它教相争,老子便可坐收渔利,身为鸿钧首徒,又为众圣的大师兄,老子心中最为惧怕者,莫过于其余三教,亦或是两教联合,一旦如此,人数最少的道教,便很可能失去权柄。
此前老子所有的算计,便由此而来,只须其余大教有了矛盾与积怨,老子与道教方才可以安坐高台,坐看亦或是调节他人之争,以此谋利。
这一点与华夏古代的皇帝行事类似,聪明的上位者,总是不令手下抱团,为此即便重用贪官也在所不惜,唯有臣下们有了争议,人皇方显其重要性。
意识到老子的算计后,元始略一狠心,便附和道:“贫道所创阐教,虽有大教之名,其门人却尤为稀少,是以独居一位帝君便可,至于剩余三帝,师弟可与西方二位道友商议行事。”
阐教人数虽比道教为多,却也多不出许多,弟子与童子加在一起,尚不足二十之数,远甚于截教与西方教。
莫看西牛贺洲之地无有太多生灵,其实此时的西方教,已有教徒数百,虽多只是听道之人,却也是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即便远不足以与截教相争,却也不是道、阐两教,所能媲美的。
是以最佳之策,便是先一步挑起截教与西方教对立,唯有如此,道、阐两教方才可以置身之外,于矛盾之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见元始为挑起截教与西方教相争,不惜一方帝师之位,老子闻言却是暗自点头不已,由于人寡势弱,道、阐两教早已暗中联合,总的利益无疑是一致的。
对于老子与元始主动退出,通天与准提心中只有欢喜,不过在接引看来,却也有被他人算计之嫌,然而无论如何,对于一方帝师之位,西方教都无法等闲视之,即便明知不妥,也须闯上一闯。
“截教门人弟子几达万数,如此当得两位帝师,方不负大教之名。”既然老子与元始两位兄长相继退出,通天便自觉非其莫属,是以率先一步言道。
见接引暗自皱眉不已,准提便兀自反驳道:“通天道友此言差矣,帝师之位,岂可以弟子多寡定夺?理应由有德之士居之,西方教内有那*师与弥勒两位弟子,均可为五帝之师。”
“哼!一撮无名之辈,安敢言之以德?贫道座下四大弟子:多宝、金灵、无当与龟灵,修为均已突破大罗金仙久矣,其中多宝与无当,业已接近后期巅峰,自可为五帝之师。”
论及修为,*师与弥勒自然比不上通天的弟子,又兼之先天灵宝的缘故,战力更是相去甚远,以致准提有心反驳,却也无言以对,最后只得恨恨道:“如此却须做过一场,以定此事。”
“汝欲战,吾便战,怕尔不成?”说着,通天便率先起身,一步迈出,已然来到三十三天外混沌处。
要知圣人战力远超准圣,是以即便随手一击,也会造成莫大的伤害,由此带来巨大的因果,因此除非万不得已,圣人不会于洪荒之内出手。
见通天先行一步,老子等人自然紧随其后,纷纷现身于世界外混沌,其后通天原本欲先行攻击,却不料准提抢先一步言道:“通天道友可敢入阵?”
却是准提自觉不为通天敌手,便欲以大阵之力相助,自成圣之后,西方二圣苦悟良久,方才得一大阵,名曰菩提莲花阵,以之集合两圣之力,当可力敌通天一二。
由于先前不曾与之对战,即便是老子与元始,对于通天的战力,也无有切身体会,以致在准提心中,尚有战而胜之之心。
眼见接引与准提一起布置大阵,通天方才收去手中青萍剑,强自言道:“区区小道,如何不敢,望两位道友速速布阵,贫道随后便将入阵闯之。”
所谓菩提莲花大阵,其实是由接引与准提本体自带阵法的有机结合,此阵既有菩提大阵攻击之效,又兼莲花大阵防御之能,是为西方一教镇教大阵。
此时一经布下,其气势便直冲天际,虽不曾破碎周围混沌之气,却也令其一阵翻滚,不再如平日那般温顺,眼见西方有此大阵,老子与元始自觉有些心惊,是以对视一眼,均已明了对方之意。
倒是拥有诛仙四剑与阵图的通天,对于眼前之阵,不曾有何表示,待菩提莲花大阵完全布就,通天方才祭出十二品造化青莲置于脚下,手持圣人法器青萍剑入阵。
于菩提莲花大阵之内,自有着无数菩提与莲花,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便是西方须弥藏于芥子的神通,如若纯以青萍剑,即便最终能够破去眼前的无数世界,也会耗时良久,有着失了面皮的嫌疑,因此通天将青萍剑收去,换之以诛仙剑。
作为诛仙四剑之首,即便经过罗睺自爆剑阵一役,眼下的诛仙剑,仍有着接近中品先天至宝的品质,是以较之顶级先天灵宝青萍剑,威力何止强上百倍。
一道诛仙剑气过处,无数菩提与莲花直接湮灭,即便有着大阵之力再生,却也经不起诛仙剑之利,以致不到半日功夫,通天便已来到菩提莲花大阵深处,直面接引与准提两位圣人。
于洪荒的规矩而言,通天此前势如破竹,对于胜负几乎无有多少益处,既然是以阵而战,胜负便只取决于,通天能否在接引与准提的拦截下,破去菩提莲花大阵,如若不能,便将归为输的一方。
对于通天能够进入大阵深处,接引与准提早有所料,然而却不曾想到,其竟如此之速,是以急忙祭出各自灵宝,自然是那顶级先天灵宝七宝妙树与十二品功德金莲,前者主攻,后者主守。
于此同时,接引与准提两位圣人,先后又各自祭出一宝,却是那顶级先天灵宝青莲宝色旗,与极品先天灵宝接引神幢。
却是西方二圣自觉无有太多把握,因此将灵宝全部祭出,以便挡下通天。
本文链接:http://www.donglihc.com/html/879638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